2023實習記錄

2023年的實習第一次有學生與非學生的身份加入,因此實習分成了兩個梯次,暑假時期的三位是應屆的學生,暑假過後的2個月則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對我來說,每年實習是很有趣但也很有挑戰的時期,柴屋不限制實習的身份或背景,反而更在意木作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以及傳遞出的能量。

原本預期奮起湖「雲霧」裝置會在暑假完成,不過種種的因素,尤其是天氣和製作上的調整,讓整個計畫不斷的往後延宕,以至於兩個梯次基本上都在雲霧的製作過程中度過。這也是柴屋每年實習很真實的面貌,每個實習的當下正在處理什麼案子,就會整個工作室一起處理。

因此2023年的實習,就在工作室被4000才柳杉塞滿的情況下開始進行:挑料、分料、裁切、整料、畫線、打榫、拼板、膠合、CNC、研磨、塗裝、…………一個很漫長的loop。

 

實習的時候會安排一~兩天到相關產業參觀,今年去看了滿山滿谷木材的「正昌」、真實木構建築加工現場的「德豐」、將傳統工藝經營的很現代的漆藝指標「光山行」、以及將雕刻和食器等小木作充滿我們生活的「陳雕刻處」。

*正昌廠內的一角,眼前的正是國產柳杉

沈彥汝
銘傳大-商品設計學系

實習的前幾天,在心中默默覺得彥汝有一種很特別的節奏感,不是慢也不是快,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節奏。隨著相處的時間變多,仍然時不時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慢熟且比較容易害羞的彥汝卻可以發現一些其他的人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也在圖面製作上協助不少、完成機械操作等等。

 

一個半月,在柴屋度過的這個夏天實在過得太快了。

 

第一次來到柴屋時,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可能是因為在學校的工廠裡有接觸過其中一些機器,包括圓盤鋸機、鑽床、平刨機等大型機械,也對於加工工作的場景不會有太意外的想像;陌生則是,對於接下來即將到來未知的實習經歷,甚至是未曾接觸過的真實產業領域,而感到既興奮又期待。

 

實習期間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講解與介紹有關非常詳細的木頭構造,我才知道,同一塊木頭會因為不同部分有不一樣的堅固程度,甚至是分割時的方向也有講究。那天才深深感受到,一塊木頭背後需要有複雜的學問才能處理好並被好好的利用,達到其最高的價值。

 

記得當時看到柴屋的實習生招募貼文中有寫到一句話:「木作的環境通常很枯燥。」,不過因為我很喜歡沉浸於做某件事當下的氛圍和感覺,所以與其說用枯燥形容,我反而覺得木作使我專注和安定。那種「進入」的當下就像是聽不見周遭各種機器和集塵產生的噪音,世界在一瞬間都靜音了,只剩下木頭和我。

 

雖然在柴屋的一天結束之後會有些許的疲憊感,但我覺得小小的成就感來自於每天回家後身上都是柴屋的味道,也算是個另類「戰利品」。每次在脫下那些上面留有、沾著吹不掉的灰塵、纖維中被木粉填滿的衣服褲子時,聞到木頭味道的同時也回想起一整天所學習、進行的事。

 

來到柴屋實習就好像昨天剛發生的事情,怎麼好像才開始就要結束了!這一個多月實在過得太快了。我會懷念這個暑假和大家一起淹沒在一堆木粉和木屑裡的日子。

 

雖然覺得自己好像太過慢熟沒有表現出來太多情緒,但真的在學習新東西時心裡是緊張和興奮的,也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事物感到新奇。這一個半月下來,對於木作領域的了解不再是一片模糊,也對人生迷茫程度有減少一點了。

 

我從一個木工小白,到實際參與小型木工產業並了解運作模式,在柴屋渡過的這個暑假是收穫滿滿的。


 

呂濬成

雲科大-工業設計系
雲霧裝置的結構有點龐大,加入拼板、榫接、組裝方式後,整個系統變得有點複雜,好在本科系的濬成對於3D可以很快速上手,在初期協助許多雲霧設計圖的拆解。實際製作的前期,也完成了10:1的模型並且分析組裝的順序和遇到的困難。柴屋介於工業與工藝之間的屬性想必也帶給濬成不少苦頭,加上實習期間是少數的男丁,肯定也累積了不少肌肉的酸痛值。

我覺得在柴屋最有趣的部份是可以跟大家遇見相處,很喜歡跟大家聊天,因為好多來自不同 領域的人,能聽到很多來自不同領域夥伴的有趣經驗跟特別的興趣愛好,跟大家打屁聊天的 時候也是,很好笑很開心。還有我其實蠻喜歡塗裝上油這環節,很療癒,看著木頭紋理從好 看變成更好看,一整個心情都愉悅起來!還有宸豪帶我們去認識很多工藝品牌,我自己也從中收穫很多,看到很多在相同領域往各自理念目標努力的人,眞的很酷! 

 

眞的沒想過加入柴屋到後來會變得像每天上健身房一樣,我當初以為就是三天做個小家具, 一個禮拜來一兩件大家具,結果是到後來基本上感覺每天都是在做大型家具了哈哈哈。還有宸豪對我們很好很照顧,我們的建議都會眞的聽進去,我本來以為老闆都會比較固執不聽建議,但進去第一天聽到宸豪跟我們說,有問題都可以馬上找他討論,然後他會想辦法去更新 ,我很佩服因為他說到做到,我覺得其實不多老闆能做到這點。 

 

我是個很懶惰的人,所以腦袋都一直在想要怎麼「偷懶」吧哈哈哈,不是想怎麼摸魚那種偷懶 ,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做能把這些工序變得簡單一點又能達到要求,尤其是做雲霧亭的時候, 那個工序眞的很多很多。還有想每天中午要吃甚麼,因為每天都好餓XD。 

 

最喜歡應該是柴屋的環境了吧,雖然是工藝家具加工廠,但環境就很整齊很舒適,跟傳統的

木器加工廠差很大,有咖啡跟淡淡木頭香,工作環境我覺得很舒服。但最不喜歡的就是體力

活眞的太大量,剛開始眞的吃不消,也可能是那時候剛好碰到大型裝置的案子,後來也慢慢

習慣這樣的工作量,要說不喜歡的也沒其他的了。


林苡姍
昆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

雖然大學讀的科系與木工無關,可能也是系上實習場域最與本科不相關的一位,但因為從小就看著姊姊做木製品,所以有了到柴屋實習的念頭。雖然苡姍對於設備、木作操作都不熟悉,但卻很願意在每個動作上嘗試、練習,並且幫柴屋拍了很多實習期間的日常照片(結果他自己的照片反而最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熱情和興趣可以加速一個新技能的學習速度,以一張白紙來說,絕對堪稱的上品質很棒的日本和紙。

 

現在去回想2023年暑假在柴屋的實習生活,我腦袋中馬上浮現的一個畫面,就是每一個人都帶著抗噪耳機,可能耳機裡是播著自己喜歡的某首歌或是某個Podcast,而當我看著每一個人,大家都好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世界裡,這樣子的工作環境好像都讓每一個人冒出暖呼呼的療癒氛圍。

 

因為不是本科系,所以當要接觸比較有危險性的機器的時候,真的是又害怕又興奮哈哈哈哈,而每一次只要新接觸到一個機器或是工具,真的是會對於木工技術,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喜歡,雖然製作木工家具每一個步驟的時間都是需要非常長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會覺得無聊,反而很沈浸和享受在每一個製作的時刻,然後越來越期待它最後完成的樣子~

而且不管是宸豪或是工作室其他夥伴,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很溫暖和有耐心的人~有任何好奇、疑惑都非常樂意解答

 

所以在柴屋的每一刻其實我真的是都覺得很舒服自在~

如果不是本科系的人就像我一樣,真的可以好好期待在柴屋的時光,雖然真的會很累並長時間的都在做同一件事,但其實你會感覺到累只有累在身體,回頭想會發現自己得到了好多的木工知識,心裡非常的充實、療癒!~。

 

也很開心這次有幫忙柴屋在阿里山雲霧亭的一小部分製作過程,從最一開始的選料,然後最後跟宸豪和夥伴們到阿里山上看到雲霧亭的成品時,真的止不住臉上的笑意,然後內心是滿滿的感動和激動,真的很高興自己能參與到這次那麼大的製作。

雖然宸豪有跟我說不用特別美化柴屋,但是以上說的這些都是現在我去回想在柴屋的時光,全部所感受到的,真的是滿滿的快樂和充實(和一點點的勞累 哈哈哈)

 


楊子霆

配樂&聲音後期製作師

音樂背景的子霆也是2023年面談實習生時印象最深刻的人之一,因為有友人贈送的木工設備和自己平常喜歡動作手做的關係,所以對木作產生了興趣,進而想要到柴屋進一步了解家具製作的過程。在自己領域已經相當獨當一面的他,不知道是否把這邊當作夏令營或苦行僧修煉般的心情而來(?),但他始終能完成交付的任務並且很樂意協助大家,在短短的實習時間裡,柴屋多了一位大哥哥,照顧大家、關心大家。

去年9-10月做了件蠻不一樣的事情:去Chaiwood柴屋實習木工

機緣說來蠻妙,第一次看到柴屋的作品是朋友的彌月禮盒。是一個質感非常好的木盒,上面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縫線裝飾。4月多的時候在IG看到他們在徵實習生,而且是社會人士也可以去的那種。跟公司喬了一下時間,剛好有一些空檔,就很興奮地報名了。

這次參與到的剛好是個比較大型的project:一個雲朵造型的亭子。原本以為只會接觸到傢俱類型的製作,沒想到是一個大裝置(當然傢俱還是有接觸到一部分)。整個過程好像在做畢業製作,有種一群人一起很用力在做一件事的感覺,覺得很酷!實習的過程中主要的工作包含了畫線、打孔、協助整料跟砂磨,雖然動作算是單純,卻能實際使用機具去操作,每天都感覺時間過得超快,非常充實。最後上奮起湖組裝也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回憶,在現場把作品組裝起來,半夜在民宿門口把螺紋去漆、一群人七手八腳地想辦法要把雲朵架上去,吊車大哥大姐好像也很躍躍欲試的場外指導,最後看到作品有一種「我們做了不得了的事情呢!」的成就感!除了動手做的部分之外,宸豪每週也會有一天幫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木工設計的知識跟趨勢,再加上校外參訪的行程,收穫真的太精彩 ,簡直賺爛!

 

跟大家的相處氣氛也很棒!宸豪感覺真的很喜歡木工,有好幾天早上到工坊都發現有昨天沒出現的東西,原來都是宸豪晚上動手弄出來的,還有好幾次感覺是整夜沒睡😂Tina跟阿哲也都是很溫和的人,不過好像太安靜了些😅同期的雯雯跟李珉一起工作的感覺也很棒,大家都很積極在工作,常常有想到要做什麼的時候,都會發現已經有其他人也注意到了!這種大家互相cover的感覺真的很令人安心!

 

這次實習對我來說很像是出社會之後不可思議地放了一個長假。本來獨自坐在電腦前整天看著螢幕,切換成動手觸摸實體的物件,從心理的工作變成身體的勞動。這個過程蠻像是在給自己打氣充電,也讓我自己開始思考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應該是什麼,雖然目前也沒真的想出什麼東西,不過它很像一顆種子,不知道未來會長成什麼模樣?

 

對於這次的實習,真的是滿滿的感謝!謝謝宸豪提供這樣的機會、謝謝公司讓我能有時間參與這個實習,這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一段記憶!


李珉
建築設計師

2023年收了已經出社會的實習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收到了李珉的履歷,建築背景的他因為未來想要到歐洲研讀家具,因此有了想要到柴屋實習的念頭,也讓我覺得可以釋出一些名額給已經出社會的人,可能是一個新的嘗試體驗。或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實習期間,柴屋正在為了不斷延宕的奮起湖雲霧裝置奮戰中,所以跟他期許可以學到許多家具製作的預期肯定有些落差,製作的尺度更像是一個小型建築,反而更接近李珉專業的範疇。

在柴屋工作的日子,沉浸在專注在手上的任務時,時間彷彿不是線性的,時常 一回神的時候就已經是午餐、下班前的打掃時間,總懷疑柴屋是不是有結界或 是黑洞,一周有三天在柴屋實習的日子過得異常快速,回家又累得倒頭就睡, 去年暑假總覺得我的一周只有四天(笑)。

 

建築系的訓練裡面有很大量製作模型和繪圖的時刻,施工對於建築師而言有著 很漫長且分工精細的過程,傢俱設計對我而言是非常難得有機會能親手將設計 從圖紙一比一體現出來的過程,所以與其要說勞力上的辛苦或是重複性的作業 乏味, 多數時候我的心情是興奮參雜著忐忑。但是每天都覺得這個工作真的是 在重訓,很累是真的,但好像也沒有瘦下來,因為也吃不少,也是人生第一次 擁有明顯的二頭肌。(雖然近日逐漸消失了 XD)

 

我喜歡在比較不需要動腦的工作的時候很認真地放空,總覺得木工跟冥想很 像,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能讓躁動的心情逐漸穩定,我總是覺得這個工作就像是 日本和尚每日爬梳枯山水一樣的修行 。在瑜珈練習裡面有呼吸法練習,練習控 制且延長自己呼吸的長度,想像自己是一個很大的空氣瓶,吸氣、吐氣,偶爾 我會不小心太認真呼吸和太專注放空,就是我手上作業出錯的時候了(大笑)。

 

印象深刻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像是: 1. 開始燒杉的那幾天,即便帶著口罩鼻孔都是黑色的,洗臉也是黑的,在門 口燒杉太陽很大流汗就會黏在汗水上全身都黑黑的,但燒杉的木頭味道很 香,我本來不太會用打火機,但我現在很順手了。 2. 木頭組合起來以後 很重,我常常不小心踢到膠合好的木頭,脛骨常常都是瘀青,我有檢查, 應該沒把東西踢壞。 3.在柴屋吃飯都特別好吃,因為很餓。 4.我喜歡 很安靜的跟自己還有木頭相處,在柴屋工作的時候,手機可以兩天充電一 次。 5.木頭科學的課很有趣,但分享數位設計的時候我不小心睡著了,一 定是因為那陣子搬木頭太累的關係 (笑)。

 

要說有點小小的遺憾,這次實習做家具的時間有點少,雖然跟當初想像的工作不太一樣,但還是很開心參與了雲霧的製作,開啟了我對木頭還有國產材相關 知識的認識,公共藝術的尺度也更接近建築,覺得從建築或從家具設計尺度看雲霧都是一件有趣的事,阿里山上的雲霧組裝經驗,好像難以用文字一一敘 明,總之真的不簡單,一路從最開始在柴屋整理木頭、打榫接的洞、膠合、研磨、塗裝到現場組裝,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幾天的溫度、雨水濕度、 奮起湖便當、草仔粿、吊車司機大哥熱心爽朗的笑聲……這些回憶都彌足珍貴。

 

木工有很多失誤是無法按復原鍵補救的,而且更多時候攸關安全,剛開始我總是很擔心犯錯,做錯的瞬間我會超級緊張,但在柴屋,總是有很清楚耐心的教 學,不會或是聽不懂的部分可以放心的發問,提前設定很多停留檢驗的節點,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偶有失誤的時候,錯誤發生的第一時間關注的是如何 解決問題,清晰的提醒要訣或是如何改善、避免下一次再重複錯誤,我是一個 很容易緊張的人,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在柴屋實習居然已經是去年的事了,時光荏苒,我很喜歡這份安靜又具創造力的工作。


 

洪郁雯

室內設計師

室內設計師的郁雯,一開始很擔心他是否能適應實木家具製作的邏輯和時間觀,不過我的擔心是白費的,累積夠多的工作歷練,讓他在切換上沒有問題。也或許因為室內設計需要面對很多工種的關係,對於轉換工作內容或在雲霧現場組裝時也可以很快速的協助指揮和安排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2023年的9、10月,因為柴屋實習的機會,終於有個理由短暫的到台中停留,短暫的離開宜蘭的雨,短暫的放下工作的繁忙,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即使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但也算是完成了人生其中一個夢想。

 

剛好在一個製作大型裝置藝術的時期來到柴屋實習,反而有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體驗,從簡單的打磨、味道刺鼻的膠合步驟、上漆時天然護木漆的香氣撲鼻、當起了扛木頭的搬運工、以及每到了中午會在各個角落找尋適合午休的小天地(哈),體會了在柴屋這個木工坊的日常縮影。

 

在雲霧拼板的過程中,偶爾搬運大型物件,是耗損了相當大的體力,宸豪以及正職的兩位前輩(年資上是前輩、年紀都是青春小朋友們呀~),更是花上了雙倍的時間在整理、製作,尤其佩服。

 

在阿里山上,名符其實的在雲霧中組裝物件,看著大家一片一板拼裝起的雲朵正式飄起,心中滿溢著是雀躍的心情。

永遠記得,每天下班時,衣物總是沾染了木頭天然的香氣,下班的路上總是止不住上揚的嘴角,也許是因為遠離了忙碌的生活,有了規律的步調,在柴屋得到一些安靜,在不熟悉的城市,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切都顯得恰到好處,一切都讓人想再次回到那樣的環境,在機具的運轉聲中,也化作一枚齒輪,希望未來如果不嫌棄的話,能再有機會,跟柴屋的夥伴們一同完成下一件作品。

 

回到宜蘭的時候,偶爾會在某些地方發現曾經在柴屋生活過的印記,滴到膠合劑的長褲、染到護木漆的衣服、被噴燈燙到留下的小疤痕,每當這些枝微末節觸及眼裡,回憶再度湧上後,又能短暫的獲得,片刻寧靜。

 


已經逐漸忘記是怎麼打下這場戰役的,或許就是人夠多,那些壓力和緊繃的心情跟大家一起分擔了。過程總是有各種狀況,但不變的是最終,我們都笑著!

Leave a comment